“身边榜样”网信处马新科:信息化云服务助力疫情防控

在学校网络与信息化工作处有这样一个人,如果你关注了华北电力大学微信企业号(移动微校园),那么你一定使用着他构建的各个小系统和办事流程,他就是华电信息化建设战线的马新科老师。

疫情发生以来,他闻令而动,按照学校全面支持在线办公和辅助在线教学的部署要求,在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,迅速组建队伍,快速推出企业微信在线办公和教学生态圈,经过各类应用驱动和多渠道推广,师生关注量激增近两万人,基本达到全员关注。基于企业微信平台,师生可随时随地开展视频会议或群直播上课,仅2020年上半学期就支持学校各级各类视频会议15500次,群直播上课或讨论近400次。为满足各职能部门快速开展线上信息推送通知的需求,主动构建十余个校内移动服务应用栏目,成为疫情期间校内信息推送获取的重要途径。

1111.png

学生管理部门为精准掌握在家学习的学生健康状况信息,主动联系上了马老师,咨询是否有成熟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。他经过广泛调研和需求分析,和同事们加班加点快速上线了疫情防控通—每日上报小程序,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服务教职工填报健康数据20000余条;支持全校400余个本科生班级11000余人、160多个研究生班级5000余人、在境内未在校百余名留学生开展每日健康上报,截至目前共收集数据300多万条。该项工作大大简化了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量,精准掌握到了每名学生的日健康状况数据,为后续返校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大数据支撑。

疫情期间,每个部门都在积极践行着“工作不断线、服务师生不断线”的要求,宣传部为做好疫情期间宣传阵地建设,也主动找到了马老师,希望他能提供技术支持。他运用模板化开发技术,连续加班,5天内快速完成网站开发,为学校发布疫情防控相关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撑。

疫情期间,师生见面少了,但该处理的业务一点也没有耽误,这得益于网上办事大厅将业务从线下搬到了线上,数据跑得快了,师生自然就跑腿少了。从疫情之初到现在,马老师和他的同事们,克服各种困难,极大压缩流程构建时间,从原来的提出需求、沟通、开发、测试、上线约3天的时间,基本压缩至一天完成一个轻型业务流程,全力支撑学校“云办公”。目前全校已经上线了100多个线上办事流程,疫情期间新建了用印、签报、防疫物资申请、开具发票申请、人员调动、云视频会议申请、学生回国申请、学生回京申请、秋季学生返校申请等40多个流程。其中用印申请覆盖了几十项业务,一上线就广泛的获得好评,成为师生最受欢迎的流程之一。秋季返校申请流程的快速上线也为20000多名学生的分批返校提供了现实解决方案,马老师他们周末加班加点,从扩容虚拟机做好负载均衡到流程优化,高效的保障了这次大批量学生的分批次返校申请工作。当他被问及暑假期间为啥经常来学校,加班是否觉得辛苦时,马新科老师半开玩笑的说:“我们来学校加班快速上线流程,是为了保证其他人可以不用来校加班呀,手机就可以处理业务了!”

还记得那个疫情前期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小网吗?它可以在晚上12点回复师生的问题,也能在周末及时的回复,但时不时的就被师生用户发现它不是真正的机器人,而是一个人在实时的回复着用户的提问,其中一名“坐席客服”就是马老师,他上线时间最久,服务了100多名师生用户,回复问题也积极耐心,既充分保障了师生的隐私,又可以精准快速线上解答师生的各类问题。

马新科老师眼中的抗疫精神就是迎难而上,主动担当,这次疫情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者来说,是一次巨大的考验,但也正因为有像马老师这样的华电信息化建设者们,他们展华电青春风采,努力践行并传承着伟大的抗疫精神,积极创新采用新技术、新模式,为华电师生提供更优质、更高效、更周到的网信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