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关青年学习读书会组织《中国哲学简史》学习交流

4月2日星期四下午两点,机关党委、机关一分工会组织了本学期第二次青年学习读书会活动——“读《中国哲学简史》 交流学习心得”。来自机关十个部门以及电气学院、国际教育学院、环境学院的十四位同志,通过企业微信参加了视频交流。此次交流是机关青年学习读书会成立以来的第十次活动,由机关一分工会委员、网信办马新科老师主持。

马新科老师介绍了此次读书会的准备情况。大家选择了12月20日读书会上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、研究员荀振芳老师推荐的第二本书《中国哲学简史》,共同阅读。好几位老师提供了这本书的不同版本的电子书。希望大家畅所欲言,彼此相互学习。马新科老师谈到习总书记曾在浙江视察,在渔村中的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读了这本书,感觉到中国哲学中也有这方面相关的一些观点,符合自然的发展,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来做事情,是必要的。

1.png

招标中心张晓华老师谈到,这本书自己通过下载音频的方式,听完了精简版之后,又听了全版,感觉很是不错。冯先生写此书,便利普通读者阅读、认识和学习哲学,也便利大家了解我们的文化传统和历史,以及开放互通的近现代。书中对儒家、禅宗,以及新儒学产生的解读,中国文人的生活哲学态度的介绍,也令自己感受颇多。

学生处孙笑宇老师原来曾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思想政治教育,以前曾学习过一些中国哲学,这次再读《中国哲学简史》,他自己感到回味良多,更加能够感到上学时老师们所说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说法。这本书利于我们了解了中国哲学的门派和发展特点,以及中国人生活的哲学目标。这本书,又因为中国传统的文风,短句较多,文笔优美,读起来很舒服,直抵人心。不过比较西方哲学经典,中国哲学语录式、碎片化,不是很系统的特点,也是存在的。

党政办王硕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两点想法。一是书中对大陆国家和海洋国家的特点,分析的很清晰。近代以来的中国,实际上大陆国家的属性在变淡,海洋国家的特点在加强,目前的疫情也能够看出,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更为一体化,贸易而不是土地在国家的地位更为重要。二是感到书中对中国何以为中国,中国人何以为中国人,分析很是精到。无神论长期有力的存在,人们对大同未来的追求,与今日我们的追求,是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的。

国际教育学院胡金光老师分享了读书的感受,还跟大家介绍起冯先生的相关轶事。冯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上的地位应该是最高。他与另一位中国哲学史的先驱胡适,都是师从同一个美国学者杜威。他们两人与另外一位梁漱溟,三个人年齿相近,相差五岁左右,但是三个人的观点却是很不相同。冯先生的性格也曾桀骜不驯,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。他的文采很好,西南联大的那篇著名碑文就是他创作的。

基建处郑辉老师分享了自己了解的一些相关哲学故事,感到哲学在生活中,是无处不在的,中国人对中国哲学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。读了这本书,感到更能认识中国哲学的脉络了,这本书写的也非常好,自己还要接着读下去。

校工会杨永海老师谈到,读了这本书更能感到中国传统哲学非常丰富,深深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我们每一个人。哲学与思想有点不一样,哲学要介入思想,从思想到政治,政治家再推动社会的管理。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,党和国家提出的思想和战略,引领着我们不断发展。

档案馆陈军老师分享了几点感受。哲学作为思想的根源,尤其中国哲学,这些年“回归”了,而且影响深远。我们国家进入一个新时代,习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,经济文化大发展,时代要有一个最强音引领我们。新的时代,包括我们的高等教育和大学发展,也必须要有一个思想的指引。读书交流可以让我们找到共同的话题和主题,作认真的思考和对话。

环境学院靖仕寅老师谈到,冯友兰先生的故居就在自己的故乡,他个人和他的家族,在当地也有很多的影响。结合疫情读这本书,能够感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。疫情应对上欧美的不同想法,如牺牲部分人群的群体免疫的选择,我们觉得诧异,但是他们可能就是这样子的。还有社会主义为什么在中国行得通,是不是也可以从我们的哲学体系中看到原因。“和”的思想,“为民”的思想,在中国文化中体现很多,社会主义的文化底蕴与中国传统文化,是有很多特殊的一致性的。

电气学院宫凯老师也谈了自己的感受。他认为共同学习,共同提高,认真的思考,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是值得提倡的。我们的思考各有特点,我们的认识上也有聚焦。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,平时我们的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,有些看不见摸不着,但是这次通过疫情,就能够看到的很清晰。他还推荐了自己正在读的《史记人物四十五讲》《如何写学术论文》这两本书,欢迎大家分享。

人事处田里老师、人才办年中华老师、统战部路雨欣老师、电气学院黄凯兰老师,也参加了学习读书会。最后,大家共同讨论,定下了下一次学习读书会的议题 “疫情下的思考”,准备围绕这次疫情,谈谈疫情如何影响我们的思考,疫情中如何看东西方文化,疫情对我们校园工作方式方法的未来影响等等方面,继续找一个时间聊一聊。

2.png